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9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基地本科生创新团队BIOMOD HUST-China再次传来捷报:团队论文《A DNA Origami Mechanical Device for the Regulation of Microcosmic Structural Rigidity》(可用于调控微观结构刚性的DNA折纸纳米器件)被微观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领域1区TOp期刊《Small》(影响因子8.643)以Full paper形式接收发表。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生命学院2014级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班本科生万能、洪舟萍,共同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常务副院长杨祥良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栗茂腾教授和生命学院学工组长占艺博士,其余作者为生命学院各年级专业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这篇论文主要通过“DNA折纸术”这一技术手段,构建了由内部中心轴和外部滑动管组成的多聚体DNA纳米结构,单体外管在DNA动力链的触发诱导下能够沿着内部中心轴滑动,从而实现该纳米器件在微观尺度的柔性/刚性状态之间转换。该纳米结构的形态转换,还被证明能够有效调节其所附着物质的微观结构刚性。
由于微观结构刚性对于细胞增殖和功能十分重要,此研究结果为使用DNA纳米结构调节细胞刚性从而改变其生理状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该论文研究内容延续自BIOMOD HUST-China团队2016年参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举办的BIOMOD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并夺得银奖的参赛项目,赛后经团队师生对项目研究成果的重新整理和不断补充与完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投稿高水平期刊,并在多次修订后最终得以在Small发表。该论文的发表将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基地本科生创新团队的研究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除通讯作者为团队指导教师外,该论文作者全部为生命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各专业年级的本科生,体现了各专业学生“团队合作、学科交叉、充分融合”,共同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巨大优势。为生命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田和先行先试基础。
课题的开展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理科基地人才培养项目基金,多项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金,以及国家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和启明学院、校团委自主创新项目基金的大力支持。
原文标题:
A DNA Origami Mechanical Device for the Regulation of Microcosmic Structural Rigidity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