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RNA上存在一百多种化学修饰,其中N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普遍的化学修饰,参与调控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不同于m6A,m6Am主要位于真核生物mRNA 5"端帽子之后的第一个碱基。早在1975年,科学家就鉴定到了m6Am的存在。
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m6Am也是一个动态、可逆的修饰,但其修饰酶一直未被鉴定,极大地限制了对m6Am功能机制的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员课题组发表了题为“Cap-specific, terminal N6-methylation by a mammalian m6Am methyltransferase”的文章,鉴定了N6,2"-O-二甲基腺嘌呤(m6Am)的修饰酶——pCIF1,为进一步研究该动态、可逆修饰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8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伊成器,第一作者为孙含笑、张美玲。
为了鉴定m6Am修饰酶,伊成器课题组从全细胞裂解液中通过生化手段分离并鉴定了m6Am的修饰酶,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pCIF1的甲基转移酶活性:通过LC-MS/MS定量质谱发现pCIF1敲低细胞系中mRNA的m6Am修饰水平显著下降,通过体外生化实验表明pCIF1对带有m7G帽子结构的RNA具有最高的修饰活性。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pCIF1在不同物种中保守性很高,证实了小鼠pCIF1蛋白同样具有很高的甲基化活性,从而提示该甲基化酶在高等生物中具有重要作用。
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pCIF1对m6Am的修饰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4日,来自东京大学的Tsutomu Suzuki和Osamu Nureki教授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Cap-specific terminal N6-methylation of RNA by an RNA polymerase II-associated methyltransferase”的研究论文(DOI: 10.1126/science.aav0080),同样报道了这一甲基转移酶的发现与鉴定。上述两项工作完全独立完成,发表时间仅相差四天,但是实验结论非常一致,为“RNA表观遗传学”领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
原文标题:
Cap-specific, terminal N6-methylation by a mammalian m6Am methyltransferase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