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2021年5月24日,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的题为“ppDpF alleviates hepatic steatosis through inhibition of mTOR signal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胰腺前体细胞分化与增殖因子ppDpF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作用和机制,为靶向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供了新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慢性肝病,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疾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鉴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抑制分子并且揭示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该疾病的干预和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特异性敲除ppDpF的小鼠正常饲养32周后自发形成脂肪肝,而高脂饮食(HFD)可以加速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表明,ppDpF通过干扰Raptor和CUL4B-DDB1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Raptor的泛素化和活化,进而负调控mTORC1-S6K-SREBp1信号,减少脂质合成,抑制脂肪肝发生发展。在野生型小鼠的肝脏中特异性过表达ppDpF有效抑制了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肝脏的脂肪变性。这些结果表明,ppDpF是mTORC1在脂代谢中的新型调节因子,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供了治疗候选靶点。
这一工作揭示了ppDpF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作为抑制分子的作用及机制,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及治疗策略。
博士研究生马宁和王怡康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员、李晶晶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经费支持,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员、丁秋蓉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杜嘉木教授的支持和帮助。
ppDpF的工作模式示意图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285-8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