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延迟FDA批准了Teva的通用EpiPen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和降水格局改变不仅能够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实质性影响。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不同生物群落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了解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极为重要。在素有“地球第三极” 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区,大面积分布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系我国生态安全格局、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化尚不明确。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和高山钙华湖泊景观闻名于世,全球气候变化对九寨沟地区水陆景观格局影响为世人所关注。成都生物所吴彦研究员团队科研人员利用森林景观模型 (LANDIS-II)和生态过程模型 (pnET-II),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的亚高山森林景观动态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到21世纪末该地区的油松等温性针叶林覆盖面积在所有气候情景下均有所扩张;云冷杉等寒温性针叶林在中等气候变暖条件(RCp2.6和RCp4.5)下有所扩张,但在极端气候变暖下(RCp8.5)有所减少。未来气候变暖会驱动九寨沟地区森林植被向更高海拔进行迁移,在RCp8.5情景下上迁趋势更为明显。相应地,亚高山森林的地上总生物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到21世纪末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上总生物量将减少12~16%。该研究首次在景观尺度上对亚高山森林植被演变进行定量预测,为科学辨识青藏高原森林格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成果以“predicting the responses of subalpine forest landscape dynamics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 (IF2021=10.863)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成都生物研究所刘俊雁博士生,通讯作者为吴彦研究员和西华师范大学董廷发副教授。本研究得到了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5132202020000046)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E0203200)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
图1 未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森林的景观动态预测
-
合成微生物使科学家们能够研究古老的进化神秘
2022-04-29 -
加强了恰帕斯高地土着居民的领土管理合作进程
2022-04-29 -
介绍CNVP,IUCN的新成员
2022-04-29 -
销售人员为肥胖客户推荐更多圆形产品
2022-04-29 -
黄石麋鹿的疾病隐藏成本 USU生态学家说 布鲁氏菌病会减少怀孕
2022-04-29 -
研究人员设计“智能”表面以排斥一切 但针对有益的例外
2022-04-29 -
大麻使用的性别差异开始在动物和人类的大脑研究的帮助下得到解释
2022-04-29 -
缅甸开始在全国红色名单上工作
2022-04-29 -
转染市场五年后将达到10亿美元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