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

昆明植物所在全球农林复合系统的减排固碳潜力研究中取得进展

时间:2022-07-26 10:26:28 来源:网络整理

农业用地种树或农林复合经营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减排固碳有着重要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农林复合系统或农业系统中增加树木覆盖的生态效益具体有多大?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团队对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层次(Tier 1)默认值估计的分析结果与Spawn和Gibbs的“2000年全球生物质碳汇图”的第一层次碳密度估计进行了比较和更新,提供了至2016年最新的全球、区域与国家三个层面农业用地生物量碳汇分析。

研究团队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的角度,在两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做了进一步分析:

1)增量变化:对目前的做法进行渐进式改变,即在现有的农林复合景观中稍加改良、部分增加树木覆盖率。结果表明:全球树木覆盖每增加1%,农业用地的生物量碳就会增加1.83 pg C(表1)。生物量碳的增加因区域而有很大差异,受到生物气候条件的严重影响。在所有国家中,巴西(0.34 pg C)显示出迄今为止最大的生物量增长潜力(表1),其次是印度尼西亚(0.14 pg C)和印度(0.13 pg C)。

2)系统变化:从单一种植农地转变为农林复合系统。结果表明:将全球树木覆盖仅增加到50百分位(即中位数),将增加全球树木覆盖近1.9%至16.3%,使地上和地下固定的生物量增加近5.3 pgC(表2)。而若广泛采用农林复合的做法实现80百分位水平,会增加全球树木覆盖近8%,超过19 pgC将被固定在农业景观的树木组分中。图1显示了区域内高于和低于潜在树木覆盖面积(70百分位)的地区分布。

以上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实施农林复合技术的效益与挑战,研究以Global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groforestry and increased tree cover on agricultural land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s上。

文章链接

昆明植物所在全球农林复合系统的减排固碳潜力研究中取得进展

表1 增量变化背景下(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5%和10%),不同区域和国家农业用地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的增加量。

昆明植物所在全球农林复合系统的减排固碳潜力研究中取得进展

表2系统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和国家农业用地中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的增加量。

昆明植物所在全球农林复合系统的减排固碳潜力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 2010年农用地树木覆盖率与其在农林复合型系统性变化下的树木覆盖潜力的比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