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庐山市科技局开展科技赋能畜禽养殖活动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约为10%,而玉米野生祖先大刍草的蛋白质含量可达30%,其中的遗传机制尚待揭示。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发现了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基因,相关成果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标题为: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
研究团队通过玉米野生杂交群体构建、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分析,鉴定出天冬酰胺合成酶4 (ASN4)是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关键蛋白,并将其编码基因命名为大刍草高蛋白9(THP9)。进一步研究表明,玉米栽培品种中THP9的同源基因存在片段缺失,导致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丧失。天冬酰胺是氨基基团转移反应中的氮供体,在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将大刍草THP9基因导入玉米植株,发现该玉米株系氮利用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升高。
该研究报道了调控玉米蛋白质积累的关键基因,为玉米栽培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441-2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我国科学家发现影响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基因
2022-12-15 -
深入一线强攻坚 科技助力促发展 宁波市科技局开展“三强三促、创新解难”专项督查调研
2022-12-15 -
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宣言在浙江湖州发布
2022-12-15 -
河北:“科创汇”首批域外引进科技项目路演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2022-12-15 -
河北:盐山县多形式推进科技周活动 助推科技创新工作谱新篇
2022-12-15 -
北京: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未来感”满满
2022-12-15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评估工作交流会议
2022-12-15 -
福建: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激发创造力——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出台新规
2022-12-15 -
安徽省宿州市多措并举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2022-12-15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