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给药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纳米药物的一大挑战是细胞摄取药物后有效的内体逃逸,因为大多数药物载荷需定位于除内体外的亚细胞结构后发挥活性,而病毒可以通过内吞作用后引发膜融合,由此将其遗传物质递送至宿主细胞的胞质中。既往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显示,病毒表面发现的血凝素(HA)蛋白在内体的pH值内环境下可介导膜融合。
近期,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用于mRNA的细胞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包覆纳米颗粒。该研究利用从表面表达HA的细胞中提取的膜涂层,制备了能够内体逃逸的仿生纳米颗粒。该研究指出,利用该纳米颗粒或可包裹被封装的物质到达细胞内定位。相关研究结果以“Virus-Mimicking Cell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 for Cytosolic Delivery of mRNA”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杂志上。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3671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科学家开发一种可用于mRNA细胞溶质传递的病毒模拟细胞膜涂层纳米颗粒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脑血管生成及完整性维持新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实现纳米粒子在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中的动态实时观测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促进胰腺癌细胞转移的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果蝇痕迹条件反射和延迟条件反射的不同机制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在细胞命运调控因子c-Myc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2022-12-15 -
科学家定向开发新的基因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羊膜形成具有两个独立的阶段
2022-12-15 -
我国企业成功研发首个低温高效提取移动智能工厂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