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确定产生视紫红质的关键机制
大气CO2浓度增加可提高植被的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助力植物生长,又称为CO2施肥效应。CO2施肥效应是造成近几十年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全球尺度CO2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的定量化评估尚不清楚。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南京大学居为民教授牵头的“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团队基于多源卫星长时间序列数据生成1982-2015年全球新型植被指数,构建了评估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检测-归因模型,揭示了近四十年全球CO2施肥效应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全球超过70-80%的陆地植被区域存在着CO2施肥效应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较大的地区包括欧洲、西伯利亚、南美洲和非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在少部分地区CO2施肥效应存在着上升的趋势。植被叶片养分(氮和磷)含量下降和水分供应的变化可能是导致CO2施肥效应下降的原因。 研究成果有助于减小预估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对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更为准确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更为精准预测未来气候变暖的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研究成果揭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时空变化趋势
2022-12-15 -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加速伤口愈合的超级生物胶水
2022-12-15 -
研究发现:疾病选择性地影响了大脑网络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酵母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适应性特征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揭示干旱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生态弹性及机制
2022-12-15 -
一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新方法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剂
2022-12-15 -
揭示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
2022-12-15 -
T细胞免疫疗法能缓解自体免疫疾病
2022-12-15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体内监测柔性传感器
2022-12-15